English

大力发展我国空间信息产业

2001-02-26 来源:光明日报 北大天创信息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邬伦 我有话说

目前,处理得较好的信息有两类,一是文字信息,如公文处理、书报出版等,另一类就是数表处理,如财务报表、档案管理、银行商务等。但这些信息在人类所面临的所有信息中仅占不到20%,另外80%有待深入挖掘、全面利用的是空间信息,即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信息,可以定位定量分析,并用地图方式直观表达。前两类信息处理主要解决的是文字整理、事务管理等,可以提高办公效率,但在分析决策时人们则主要依靠空间信息,如城市规划、区域管理、国土整治、灾害防治、应急指挥、军事作战等,甚至个人出行、投资置业都离不开空间信息。

为什么我们要搞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实际就是要高效充分地利用空间信息来解决生产、生活与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空间信息产业主要内容包括:以空间数据为主体的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以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体的软硬件技术。3S技术能够对各种地理空间的信息进行输入、输出、编辑、查询、分析、建立模型、运算等等,而不是单纯地把信息(通过数字化)表现出来,因为如果仅仅要表现出来,买地图更方便。之所以数字化,是为了更方便地查询、重组和再利用,比如北京周边五十公里以内要建一个电厂,那么它和风、水、人口、安全等全有关系,它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国贸大厦周边五公里以内有多少饭店,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是老北京也不一定能说清楚,那么在GIS的支持下,你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甚至这样描述:如果一个小女孩想看看华盛顿,看看白宫,利用3S技术,使用虚拟显示设备,就可以看到并转动一个虚拟的地球,找到美国,逐渐拉近看到华盛顿、白宫,甚至可以推开白宫的门走进去,看到白宫内部。她也可以把地球“切开”,看到地表下铺的管道是什么样子,包括地下的矿藏都可以一目了然。

要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与空间信息建设步伐,以下几个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

改变旧有办公习惯假如要修一条路,这条路要修多宽,沿途要拆迁哪些建筑,建筑都属于谁,里面有多少住户,按照国家政策应该补给他们多少面积,搬迁费是多少,使用GIS技术一下子就算清楚了。以前老有些扯皮的事情,比如红线应该划在哪儿,人为的时候就可以作弊,现在有了地理信息系统,作弊就不行了。像北京平安大道的拆迁方案,在系统支持下可以几分钟就能算出其拆迁量等评价结果,在很短的时间提出众多方案并作出优化决策。但为什么这个技术应用得还是不太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化在极大程度提高透明度、减少条块分割与决策漏洞的过程中将改变管理模式与权力格局,这自然就是对某些职能部门、某些个人私利的挑战。3S技术对过去的一些做法的冲突非常大。这些非技术问题实际已成为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促进我国空间信息建设与产业发展,需要在政策与机制上创造环境,解决信息源、信息供给与信息共享的根本问题。如信息提供没有强制性、信息条块分割等。以数字北京为例,数字北京的一个最底层的组成应是信息化的软环境。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策问题。所以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定期给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当然也可以是有偿的。

消除技术上的障碍在技术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技术,要搞数字城市,就需要大量的基础软件,这需要走国产化道路,如果基础软件都使用国外的,一是贵,大概需要几百亿美元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还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所以前几年国内十分重视软件基础的开发,是九五项目重中之重。二是涉及应用性的问题,需与我们的行业进行结合,解决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开发问题,即建立起数据库后,怎样使办公人员或者说非技术人员能够运用。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对核心技术有足够的了解,但每一个人都需要对此应用,所以就要开发各行各业的应用软件,这里面需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甚至包括培养大量能胜任这些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GIS人才。

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在GIS应用上差别很大,但社会又需要一个基础的共用平台。比如数字北京就必须有一个公开的数字空间信息,不能说每个部门都要去做,规划部门和交通部门应用的底图是同一个,不需要重复建设。从全国看也是这样的。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正在做全国的基础地图库,但各个行业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需要做一套本行业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应当与公用平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交流和沟通。目前国内做了些工作,建立一些标准和规范等。这些都是技术开发者应当考虑到的问题。

在信息增值上下工夫国内对3S的需求在未来的10年会逐步加大。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好多家3S公司,如北大天创公司,其主导产品CitystarGIS是国内开发最早的GIS基础软件之一。但我觉得总体来看,我国目前3S公司不论从规模还是数量、类型,都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信息是可以增值的,可能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行为,不形成产业,反而容易受到制约。国外的信息产业将要出现新的格局,从偏于技术产品制造转向信息产品制造。再过十几年,世界最大的企业可能不再是微软这样的企业,而是某个信息提供商。因为我们的最终需要不是硬件或软件,而是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工处理的信息本身。

要让信息增值就要对信息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开发,开发得越精细、开发的层次越多,越有价值。但现在我们做不到,因为很少有公司在做这样的信息开发。国外已经出现了一些大型的数字网络集团,他们在信息深度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也获得了高额的利润。

要想让信息有价值还要避免信息出错,比如说用3S技术做一个决策,依据的信息,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假如得出这个信息所依赖的数据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的话。社会是在变化的,数据自然也是变化的,信息一定要动态的,单纯锁住就没有利用价值,会形成“死库”。所谓rubbishin,rubbishout(进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只能是垃圾),再先进的硬件与软件也无济于事。信息系统与工程的建设中对信息的质量与现势性保障要放在首位考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